首先看自制剧的数据。
截至10月30日上午8点,陈展鹏、吴若希、洪永城、蔡洁、戴祖仪等主演的《香港人在北京》的评分为5.7分,共计752人给出评价;陈豪、陈茵媺、周嘉洛、游嘉欣等主演的《罗密欧与祝英台》的评分为4.7分,共计226人给出评价。
其次再看外购剧的数据。
截至10月30日上午8点,黄宗泽、周秀娜、黄浩然等主演的《》的评分为7.0分,共计2992人给出评价。
一般来说,好剧可能会因为评分基数过大而拉低分数,越小众的评分越容易出高分剧集,但为什么《》在基数远高于《香港人在北京》、《罗密欧与祝英台》的情况下,还分数领先1.3分—2.3分呢?难道说,剧集的质量差距已经到了悬殊的地步了?坦白说,《罗密欧与祝英台》评分低我可以理解,因为确实有缝合怪的问题,剧情也有些莫名其妙,在其他内地平台评价也不好。
但《香港人在北京》呢?其他平台的评价、热度都不错,我就不太理解了。
带着这个疑问,我特意去评论区翻看差评,发现他们认为的槽点主要有三个:1、讨好跪低,丧失港味,不如ViuTV纯正地道有自尊;2、剧情老套尴尬,节奏感太差,定位不明确,强行煽情;3、过时烂梗太多,讲述文化差异流于表面。
讲真,我觉得差评者有些地方说得很多,例如有些煽情片段大可不必,有些潮语早已过时等等。
但是,所谓跪低、自辱又在哪里呢?是习惯了俯视、被俯视而不习惯平视吗?醒醒吧,这个时代已经不适合再拍老表南下投亲、晋升进化的桥段了,也再没有那种北上就众星拱月的情况了。
另外,讲述文化差异流于表面的问题也确实存在,但我完全可以理解,因为现在知道在主场或客场都有一群黑粉,讲述深了就容易被大做文章,挑起不必要的矛盾,它尽量规避这些东西,想要轻松快活、皆大欢喜的完成剧集。
如果你想看《那年盛夏,我们绽放如花》那种所谓的神剧,那确实该成为ViuTV的剧粉了,因为不会再拍的。
至于《》,我认为的确拍得不错,分数算是正常,但作为剧播出是否有些不妥当呢?倒不是说外购就不行,关键是内地都完结好几天了,翡翠台还至少要一个星期才上,而真正想看的早就看完了,收视率恐怕不会理想。
要知道,现在的9点30分档期非常低迷,需要强心针才能提振声势。
没有新鲜感的《》能行吗?我看很难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plifes.com/showinfo-2-15542-0.htmlTVB三大台庆剧豆瓣口碑出炉,外购剧《叠影狙击》远胜自制剧?真相究竟是什么?